加杠杆打新基金遭质疑:结构化打新不明朗
新规后,打新进入微利时代,基金公司打新产品的发行结构或将有所变化。

近日,一大型资金方找到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本计划与之合作发行专户打新产品。不过在进行过一番了解后,该资金方将专户产品改为转投公募产品。
“资金方在找产品,他们算好了收益率来找我们。”该基金公司一位高管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随着新规后收益率的下降及目前尚不十分明朗的政策,资金方放弃了结构化打新的专户产品。通过专户开展结构化打新,是将基础份额分成优先级与劣后级两个份额,优先级份额获取约定收益,劣后级份额获取在支付给优先级份额约定收益之后的全部打新收益。
旧规下,打新是“一本万利”的高收益投资,对低风险投资者具有极高的吸引力。公募基金凭借资金优势往往具有较高的收益率,但实施新规后,资金优势不再,而对机构化产品而言,当收益率无法覆盖优先端成本,结构化打新产品恐亦无法像上半年那样炙手可热。
打新基金再升温
此前,打新基金受捧是因为其能提供较高的无风险收益率。在旧规则下,个人投资者囿于资金量小中签难度较大,因此绕道申购打新基金可以间接享受到打新收益。打新类产品一般是混合型基金,平时少量股票仓位配以现金,打新时集中资金打新。
上半年,股市火爆打新收益出色,打新基金的规模也水涨船高。本报记者了解到,仅用了一个季度,打新基金规模从2014年底的460亿元增加至今年一季度末的2220亿,到了第二季度更是突飞猛进,打新规模达到12635亿元,是去年年末的27倍之多。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5、6月份打新由每月一轮变至两轮,收益翻倍,随着市场的上涨及泡沫的累积,打新基金具有较高的无风险收益率,并对市场低风险投资者具有极高的吸引力,尤其是新发的打新基金规模增加迅速。
“动辄上千亿的打新规模并不鲜见。”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评论道。
本报也注意到,上半年一些银行或信托发行加杠杆的打新产品,一些杠杆比例还特别高。“5、6月很多信托之类的加了杠杆打新,杠杆倍数很高。”一位保险基金经理便向本报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