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正文
热搜:舞蹈动作瘫痪社会保障卡肖建华有多少资产

员工持股计划到期解锁收获期 有的赚翻有的割肉

“怎么会亏本减持?亏本减持的话,参与的员工怎么办?又怎么能体现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意义?”面对投资者关于目前股价倒挂的员工持股如何处理,有上市公司在互动易上回应称,“不舍得卖”。

员工持股计划到期解锁
员工持股计划到期解锁

2015年如春笋般崛起的员工持股计划,今年已密集进入到期解锁的收获期,部分持股计划更是面临存续期满的大限。员工持股计划既有逢高减持的获利者,也出现了黯淡“割肉”离场的失意人。

记者根据统计发现,今年23家持股计划存续期届满,除高新兴、美克家居等主动展期外,其他公司大多面临出售压力。从锁定期看,目前A股共有88家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股票限售期已满,到今年年底,股票到期解锁的员工持股计划共161个,最初购买成本超291亿元。

解禁潮下,目前仅有18家公司通过公告和网络互动等方式宣告员工持股计划所持股票出售完毕,均为民营企业。其中建仓早又高杠杆的欧菲光、麦达数字等实现高额收益;但至少有2家持股计划亏损清仓出局,戳破员工持股计划是“安全垫”的市场预期。

相比设立时市场的高调捧场,员工持股计划的减持承受着无声的巨大压力,其盈亏情况也可检验“安全垫”这一观念的成色。实际情况显示,跟踪、抄底员工持股计划的投资策略虽有一定意义却不可尽信,尤其对于去年动用高杠杆高位接盘公司股票的来说,翻身仗尤其难打。

数据显示,目前共120个员工持股计划发生了股价倒挂,超过全部持股计划的1/4。“员工持股价是股价安全垫只是市场心理作用”,某刚结束员工持股计划清算的上市公司董秘对记者表示,应理性看待员工持股计划。

频现高杠杆股神

有资深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完成员工持股购买计划的持股成本往往代表了公司内部人对股价的可接受程度,对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容易产生股价“安全垫”的感觉。投资者在网络互动平台上的频频追问,显示出中小股东对员工持股计划的买卖价格、时点、增减持方式(二级市场、大宗交易、转让、赠予)等都非常在意。

如果梳理目前已公告股票出售完毕的18家员工持股计划,多数上市公司都详细披露了其员工持股计划的买入成本、方式等信息,但只有欧菲光和海普瑞主动披露了卖出价格的“底牌”。

欧菲光是2014年最早尝试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之一,已推出4期员工持股计划,目前公告清仓的是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该计划2014年11月的买入价格为22.59元/股,今年5月卖出价格为29.07元/股,考虑中间公司的两次分红,一年半间账面浮盈约近三成,再考虑到欧菲1号资管计划高达29倍的杠杆,参与员工计划的各方的盈利可想而知。同样,海普瑞的员工持股计划成本为21.37元/股,卖出成本主要为29.28元/股,账面浮盈大约为39%。

安利股份、东方电热、中金环境等公司员工持股计划采用大宗交易的方式来减持,其买卖成本和时点亦可捕捉。深交所大宗交易信息显示,安利股份员工持股计划今年7月解禁后不久,即以18.5元/股的价格卖出公司股票,账目浮盈约43%,考虑到大股东为参与员工提供了8倍资金的借款,其参与持股计划的员工收益在三倍以上。

目前已更名中金环境的南方泵业,“一箭双雕”地解决了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到期利润分配和第二期持股计划的持股来源,手法亦算精妙。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购买成本仅为24.4元/股,在去年11月底,该计划以44.55元/股的价格通过大宗交易向公司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转让了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账面浮盈82%。

根据从解禁期到宣布出售完毕的时间段推算,麦达数字、齐心集团、翰宇药业等在二级市场减持获利颇丰,麦达数字员工持股计划2014年4月的购买成本为7.78元/股,在今年4月到7月间陆续减持,该时期公司股价在12-17.44元/股的价格区间波动,加之股权计划中设置了24倍的杠杆,收益极为丰厚。

综合来看,不考虑费用及派现等,中金环境员工持股计划账面收益率高达82%,居于榜首,收益率较高的其次是东方电热和安利股份,账面浮盈都在40%以上。海普瑞、齐心集团、欧菲光的浮盈也在30%以上。如果把杠杆考虑在内,上述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赚得盆满钵满。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