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房东明:科技类股票未来预期总体还是向好
2003年7月9日,瑞银投下QFII第一单,买入4只A股。经过多年发展,外资已成为影响A股走势的重要力量。近日,瑞银中国全球金融市场部主管、QFII业务主管房东明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详细介绍了外资投资A股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瑞银在中国的发展战略。
外资净流入一两年内是常态
据房东明介绍,目前QFII数量大概300多家,超过一半以上都是瑞银的客户。沪深港通当前有8000多个账户,其中机构投资者数量大概为500个至1000个,大部分都是瑞银的客户。瑞银集团所持有的QFII名义额度超过30亿美元,经过多年积累和盈利滚存,实际投资额远大于名义额,约有60多亿美元。
谈到3月份北向资金的流出,房东明表示,主要是因为投资人对风险的厌恶,各种权益类投资产品遭到赎回,一些资管机构为应对赎回被动减仓A股,但大的指数基金等还在持续加码。
据他了解,国际投资者最近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与全球其他市场相关系数比较低,表现相对更好。此前,外资对A股还处于低配状态,A股市场在投资价值和分散风险两方面都具有吸引力。全球投资者不断增加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关注及配比的趋势仍会持续。
“找到长期增长的公司是海外投资者的主体诉求。”房东明表示,“他们会根据疫情中企业的表现局部调仓。”
虽然3月份以来科技股回调幅度较大,但房东明认为,科技类股票未来预期总体还是向好,投资者更关注盈利确定性高、内需依赖高的企业。从美股科技股代表公司看,苹果、微软已经有比较大的估值修复,亚马逊则不断创新高。目前并非科技股和消费股之间的投资切换,而是投资者对企业确定性增长的重新考量。
房东明预计,一季度企业业绩数据不会好看,一些会计计提会出现,资本市场的各类融资行为和政策也都在变化中,目前投资者寻找投资标的还是要看中长期商业模式是否成立。
瑞银将在中国市场长期投入
“目前看,沪港通、深港通与QFII制度相辅相成,当前沪深港通客户活跃度频率更高,占70%的交易量。瑞银的策略就是顺势而为,积极推动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房东明说。
房东明表示,瑞银在中国市场是全天候的长期承诺和投入,去年瑞银中国员工数量在2016年的基础上已翻倍,今年还会持续增长,无论是人员和资本,还是基础设施投入等都在持续。
房东明对中国境内证券行业和资管行业发展前景的预期是积极乐观的。他引述瑞银研究团队的预测表示,2025年中国境内大资管市场收入将达到400亿美元,若包括投行等其他业务收入,证券行业整体收入将达到1000亿美元。2019年,中国境内133家证券公司共实现营收3604.83亿元。
房东明认为,在这块大蛋糕中,外资有可能会占到四分之一的体量,原因在于“未来投资者将更注重全球投资理念和品牌,以及长期绩效表现,这些特征是外资资管机构的优势。”但和境内券商相比,外资券商也有劣势,如零售网点少、人力规模小等。他表示,目前中国境内券商业务有三分之一以上是零售业务,这不是外资所定位的发展目标,外资机构多数定位在机构业务。此外,证券公司注重资本投入,而资管公司则属轻资本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