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ST公司年度业绩将扭亏 机构投资者身影显现
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完毕,年报业绩预告已陆续出炉。值得一提的是,对于A股市场上的ST股来说,年报财务数据相比三季报尤为吸引人注意,年报业绩预告的披露也提前昭示了众多上市公司的命运;一批上市公司或将成功脱星摘帽,开始书写崭新的篇章;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上市公司则即将披星戴帽。
截至11月4日,沪深两市共有39家ST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报业绩预告,记者统计发现,其中有12家ST公司预警类型为扭亏,且这12家ST公司的背后有着大量机构投资者的身影,三季报数据显示,合计有58家机构合计持有43.18亿股。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随着A股市场不断走向成熟,绩优股成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对ST股的持有需要十分谨慎。
12只ST股预告全年业绩将实现扭亏
1998年4月22日,沪深交易所宣布,将对财务状况或其它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Specialtreatment),由于“特别处理”,在简称前冠以“ST”,因此这类股票称为ST股。ST类公司表明该公司已经连续两年亏损,予以特别处理;*ST类公司表明该公司已经连续三年亏损,予以退市警告。
由于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该类财务指标的审核是以会计年度为标准,所以这类公司年报及年报业绩预告的披露也更加引人注意。记者注意到,截至11月4日,沪深两市共有39家ST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报业绩预告,其中有12家ST公司预警类型为扭亏,占比逾三成。
从ST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上述实现扭亏的公司在今年经营好转的原因主要分为三类:其一,部分企业通过重组、重整等方式改变了今年的企业经营状况;其二,部分公司的主营业务所属行业回暖,这类公司的主营业务在整个企业营收中占较高的比重;另外,也有公司选择出售资产来实现业绩的扭亏。有ST公司在业绩预告中表示,“若公司资产转让完成,预计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可能为盈利”。
但是,实现年度业绩的扭亏还仅仅是ST公司迈向“摘帽”的第一步。具体来看,ST公司要顺利实现“摘帽”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年报必须盈利,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股东权益为正值(即每股净资产为正值,每股净资产必须超过1元),最新年报表明公司主营业务正常运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正值,以及没有重大会计差错和虚假陈述,未在证监会责令整改期限内等。
58家机构合计持股43亿股
被冠以“特别处理”警示的ST股,机构投资者是否早已避而远之?答案是否定的。记者梳理上市公司三季报数据发现,就上述12只业绩预告类型为扭亏的上市公司而言,三季度末仍有大量机构投资者现身其持有名单。从持股数量来看,58家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数量高达43.18亿股;持股比例来看,机构投资者对12家ST公司的平均持有比例高达39.71%。
*ST天化,是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最高的ST公司,三季度末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高达78.46%。记者翻阅该公司三季报数据发现,该公司在三季度末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7家是新进,其中有6家是上市银行及分公司,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成都银行纷纷出现,另有3大流通股东均在三季度期间对该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增持。
上述12只ST股中,*ST船舶的机构投资者中还出现了基金和险资。记者翻阅其三季报发现,三季度末,信泰人寿和南方军工改革灵活配置分别持有该股1304.08万股、218.07万股,前者还是该公司的第六大流通股股东。
资产重组历来都是ST公司在A股市场为实现保壳的“杀手锏”。但从近几年来案例来看,ST公司要实现业绩的反转恐怕要另辟新径,屡屡有重组失败的案例出现,而一旦ST公司在重组失败后复牌,大概率面临的是股价再度大跌,这对于公司及其持有人来说都是较大的打击。
记者此前在采访多位公募行业的基金经理时,也问及多位基金经理对于ST公司的态度。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在A股市场日趋成熟的过程中,基金管理人更愿意伴随着优质的企业一同成长,在筛选公司股票时会更青睐业绩持续增长、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绩优股,而对于ST公司,通常情况下会不考虑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