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扩大有效投资必须以消费需求为导向 居民增收是基础

    在外部环境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要保持平稳发展,投资将被寄予厚望。中央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并强调“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这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重要举措,而投资有效发挥作用有赖于提升居民收入这个前提条件,扩大有效投资须着眼于全局,平衡好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的关系,当下尤其要重视增加居民收入的基础性作用。

    居民增收是有效投资的基础
    居民增收是有效投资的基础

    从稳增长角度看,投资对扩大内需的效果立竿见影。特别是投资具有乘数效应,有效投资将带动国民收入成倍增长,这正是凯恩斯主义进行需求管理的理论基石。但投资不能脱离消费。厂商的最终产品只有满足消费者需求,被市场接受和消化,使厂商获得利润进而开展下一轮生产,投资才能称之为“有效”,经济才能持续增长。从开始投资到获得回报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市场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强调,从商品到货币,是“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投资创造的需求只是中间需求,而不是最终需求。

    因此,扩大有效投资必须以消费需求为导向,针对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减税惠民等手段发挥企业在投资中的主体作用,扩大有效供给,抑制无效供给,使投资结构更好地适应消费结构,以结构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实上,扩大投资与促进消费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只有消费得到促进,有效投资才能扩大;只有有效投资增长,消费潜能才能释放。

    我国居民消费正在升级换代,近年来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服务消费需求持续旺盛,网上零售保持了快速增长,农村居民消费的潜力持续释放。但与此同时,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与机制障碍还不少。比如收入分配差距依然巨大,居民杠杆率相对较高,相比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企业有效供给能力相对不足,产品标准体系和信用体系还不完善,消费者维权成本高昂等,这些都约束和抑制了消费动能的释放。

    看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8万亿元,尽管同比增长了9.4%,但增速却创下了15年来的低点,而且除了3月之外,其余月份增速都降到了10%以下。看最近两个月的数据,被寄予厚望的网购增速也在收缩。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本月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巡视员刘宇南直言,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6%,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初步判断,收入增长放缓对一部分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的提升可能有所制约。收入决定消费。要促进消费与投资的良性互动,必须稳步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在发展中的获得感。实际收入增长了,消费才真正会有起色,继而为扩大有效投资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结构性减税措施,但加大减税力度依然还有潜力。积极的财政政策尤其要在减税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事实上,7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减税降费、加快专项债发行速度等方面已作出了更为细致的安排。

    从中观来看,企业要通过深化改革开展劳资合作,让员工分享企业利润,增加居民资本性收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工资水平将稳步上升。但工资由市场决定,其增长水平受市场竞争限制,过度提高会增加生产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力。让员工持有企业股份,不仅可以让工人获得工资之外的资本性收入,而且能增强工人对企业的认同感,激发生产热情,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从微观来看,政府可通过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为居民开支节流,让居民腾挪出更多收入用于消费升级以刺激有效投资。当前住房、教育等支出严重消耗居民收入,这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对此,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通过增加土地供给和抑制房产投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不断加大对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的公共投入,降低家庭抚养育儿成本。

    在目前的环境下,要进一步扩大消费并提升消费层级,还必须强化收入分配以及财政金融机制的引导作用,在稳步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建立起个税随GDP与CPI变动的指数化调整机制,以此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与预期。然后,在供给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中高端产品供给质量的同时,强化企业智能制造与个性订制的供给能力,重点通过积极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新热点驱动实物消费的不断提档与升级。

    归根结底,消费与投资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两者的扩大都以居民收入增加为前提。在居民增收的基础上,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