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披露年报监管情况 审查中更突出风险导向
年报事后审查一直是交易所履行一线监管职责的“重头戏”。在5月15日下午举行的现场新闻发布会上,深交所新闻发言人陆序生披露了深交所2017年年报监管工作的整体情况。
据介绍,截至5月11日,深交所已向上市公司发出2017年年报问询函近250份,累计关注问题3000多个,其中在官网公开近130份,公开比例超过50%,公开比例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陆序生表示,今年深交所在年报审查中更突出风险导向,从风险公司和风险事项两条线并行推进,主要体现为“四个结合”:
一是提前部署和精准监管相结合。通过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分类审查、提前预判风险,深交所全方位提前布局年报审查,强化精准监管能力,对年末突击创利情形,发出问询函、关注函等各类函件合计66份。深交所还组织开展多场新上市公司培训、年报培训,涉及上万人次,提前部署年报披露工作,确保年报披露质量。
二是日常监管与年报监管相结合。临时公告和定期报告相辅相成,是上市公司两套重要的信息披露机制。深交所通过“抽丝剥茧式”问询,针对同一事项日常、年报问询相互印证,判断是否存在信息披露问题或异常行为。
三是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相结合。深交所逐步建立了常态化现场检查机制,提高线索发现能力,强化主动介入,提升一线监管有效性和威慑力。针对高风险公司及事项,尤其是在摘星摘帽、恢复上市等事项的审查中,现场检查为深交所切实履行退市主体责任“增羽添翼”。
四是智能监管与传统监管相结合。据其介绍,智能分析系统在深交所年报审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文本挖掘、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结合监管人员对公司及其所在行业的经验储备,做到问询直击要害。陆序生说,问询函是年报事后监管中的“探路灯”,针对问询中发现的问题,一方面,交易所及时督促上市公司补充更正披露,做到即问即改,已有160多家披露定期报告补充、更正公告;另一方面,深交所依法全面从严惩处违规行为,已对9家上市公司启动纪律处分程序。
据了解,对于在年报事后审查中发现的高风险公司和高风险问题,如部分公司仍面临经营困境、大股东凌驾于上市公司内控之上、现金流紧张、资产负债率高企、重组业绩承诺履行压力大、股权争夺不休等,深交所围绕发现问题、揭示风险这一目标展开监管,对高风险公司的监管切实做到“三早”。
一是早识别。陆序生表示,通过前次定期报告后的全面风险排查及股东质押风险、规范运作风险、市场风险等专项风险排查,交易所摸清风险底数,画出“风险地图”,“一司一策”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深交所从运营和成长、信息披露和规范运作、市场认同度三个维度对公司进行了全面风险排查,梳理高风险和重点关注的公司清单,从严从快开展年报事后审查,目前已对110多家公司发出年报问询函。
二是早预警。对于识别到的高风险公司、“空壳化”公司及存在业绩变脸、重组标的公司失控、临近年报披露变更审计机构等风险特征的公司,深交所于2017年年度报告披露前,已对150多家公司的年审会计师发送关注函,传达所关注的重要会计事项,提醒会计师做好年报审计工作,并将公司作为重点问询对象。同时,深交所高度关注部分长期停牌、多次停牌,且业绩真实性频受市场质疑的公司,督促其在年报中详细披露相关重点问题。
三是早处置。据称,目前,深交所已对5家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的公司启动纪律处分程序,已对21家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将对上述全部公司发出问询函;据统计,深交所已对提出摘星摘帽申请的公司发出问询函20多份,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业绩大幅波动、非经常性损益确认、资产减值计量与确认、持续经营能力等。
陆序生还表示,下一步,深交所将对复杂程度高、标的估值高的交易增加中介机构核查环节,加大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督促归位尽责,同时将持续深化会计审计监管,对利用财务数字游戏规避“披星戴帽”、退市或美化报表等行为从严监管,净化市场生态环境,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