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限售股解禁流通并非实际减持 对二级市场影响有限

    近期,市场出现阶段性调整,部分前期上涨幅度较大的白马股股价回撤。有市场研究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逢市场调整之际,总会有人拿“限售股解禁”来说事,此类言论很容易影响市场情绪和投资者心理预期,进而导致恐慌以及跟风抛售。但事实上,综合实证数据及相关规则来看,自证监会今年5月27日发布减持新规以来,解禁对二级市场的影响有限。

    undefined
    限售股解禁并非减持

    首先,限售股解禁流通并不等于实际减持。股份解除限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解禁”,主要是股份登记性质的变更。股份解禁后,股东可以选择减持卖出,也可以选择继续持有。统计数据显示,在解禁后实际减持的仅占少数。从沪市解禁和减持情况看,今年5月27日减持新规实施以来,沪市共解禁358亿股。

    实际减持情况是:剔除5月27日前已解禁股份的减持数量,相关股东在解禁后15天内、30天内、90天内即减持特定股份的,减持股份数分别约为12.35亿股、21.24亿股、34.61亿股,分别占解禁股份数的3.4%、5.9%、9.6%。可以看到,只有少数股东解禁后在短期内进行了少量减持。

    其次,减持新规为定增股份减持也设置了闸门。市场研究人士向记者分析,减持新规下,定增股份锁定期进一步延长,解禁压力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市场曾有声音提出,近年热度较高的定增迎来解禁期,其中,不少财务投资者将选择“清仓式”减持,相关公司股价短期将承压。其实,减持新规对此也有考虑,设定了避免过度冲击二级市场的“缓冲带”制度。

    减持新规规定,持有非公H开发行股份的股东在解禁后12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的比例不得超过其持有的该次非公开发行股份总数的50%。简言之,定增股份解禁后,12个月内在二级市场抛售数量不能超过50%,这进一步增加了“清仓式”减持的难度。

    同时,市场研究人士认为,近期二级市场减持处于低位水平。在其看来,减持新规给解禁股份减持“刹车减速”,解禁股份的减持周期大大拉长,通过二级市场实际减持的金额处于较低水平。根据减持新规,持有限售股的股东减持解禁后的股份,在减持行为、数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均受到严格的规则限制。减持新规明确,在IPO前取得的股份和非公开发行取得的股份,视为特定股份,不论股份持有者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还是董监高,其减持方式、比例、时间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均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

    例如,在减持比例方面,特定股份在连续90日内,通过集中竞价减持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又如,考虑到减持对二级市场的影响,新规明确,大宗交易受让方要严格遵守6个月限售期,不得随即在二级市场进行“过桥式”抛售。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