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上交所重点审核460余份年报 30余公司提请核查

    重点审核460余份年报发出2600问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大幕虽已落下一月有余,但监管的聚光灯却从未关闭,从幕后到前台,照遍每个角落。截至5月末,沪市公司的年报审核工作基本结束。就年报披露中的“行业信息有效性”、“会计信息真实性”、“公司治理合规性”、“承诺补偿充分性”、“中介履职到位性”等五大重点,上交所予以全维度监管,共重点审核了460余份年报,发出160余份问询函,涉及各类问题2600余个,就重大隐患问题提请证监会相关部门核查30余家上市公司。

    重点审核460余份年报
    重点审核460余份年报

    有道是“不打无准备之仗”。早在年报披露之前的准备阶段,上交所即注重下好“先手棋”:从行业发展、信息披露、规范运作、经营优劣等多个维度,梳理风险公司、聚焦审核范围,做好预估预判。前移高风险公司监管端口,在年报披露前,即约谈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机构),对年报“看门人”采取事前警示、事中刨根问底、事后严格追责的综合监管措施。

    本次年报财务审核和内控审计数据显示,会计师共出具了10余份无法表示意见和带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另有10余份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创近年来新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创新监管之下,会计师执业谨慎度有所提高。

    对于2016年年报审核的核心要点,上交所将资本市场“防风险”、“去杠杆”、“强监管”的三大任务,分解为行业信息有效性、会计信息真实性、公司治理合规性、承诺补偿充分性、中介履职到位性等五大审核重点。

    具体到审核程序上,则大体可分为“三关”,即建立初审、复核、专题小组集体讨论的三道审核程序,彼此独立又相互印证来运作,以避免审核结果因人而异、因公司而异。同时坚持“阳光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以监管问询函的形式向公司发出,并做到问询函和公司回复向市场实时公开,主动接受市场监督。同时,与证监会和各派出机构紧密合作,打通年报监管的全链条。

    截至5月末,沪市年报审核工作已基本结束。上交所共重点审核460余份年报,发出事后审核问询函160余份,涉及各类问题2600余个,就重大隐患问题提请证监会相关部门核查30余家上市公司。

    少数公司存在六方面财务问题

    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基础,上交所也将防范财务风险的主线贯穿到本次年报审核中,并总结出六大会计处理问题。

    一是突击交易确认的合理性。通过年末突击构造交易实现盈利,成为近年来部分僵尸企业“保壳”的重要手段。但必须注意的是,此类异常交易并未改善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交易定价公允性、商业合理性、资金合法性,以及其相关财务处理都存在较大疑问。对此,上交所今年予以了重点审核,比如,对于将相关资产或产品以高溢价方式转让给关联方或疑似关联方的情况,就重点关注其交易的合理性。

    二是关注减值准备计提的适当性。利用财务“大洗澡”避免公司连续亏损也是个别“绩差”公司的惯用招数,最为集中的表现就是前一年计提大额减值准备,后一年再转回以实现报表盈利。对于此类公司,上交所在年报审核中重点关注了减值准备计提前后期的一致性、合理性、充分性等。

    三是控制合并判断的合规性,上交所通过年报审核发现,有的公司在合并报表时未能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甚至因公司治理问题导致控制合并存疑,进而严重影响公司经营。事实上,是否合并投资的子公司,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子公司,对公司合并报表的财务与经营成果影响重大,而持股比例并非唯一的并表考量因素。

    四是收入成本计量的准确性。收入成本的准确计量,是判断公司经营发展、行业地位、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审核发现,少数公司在收入与成本确认方面不一致,甚至存在一定随意性,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个别公司年报披露的季度数据显示公司存在前期一季度、半年报等中期报告成本费用归集差错的问题,影响了投资者对公司全年业绩的准确判断。

    五是或有负债确认的谨慎性。或有负债的公允确认、充分披露有利于投资者对公司未来风险作出准确判断。审核发现,有公司在诉讼、担保等或有事项的损失确认及事实披露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如未能充分说明在诉讼败诉的情况下,相关损失计提是否依据准则进行合理的计提。

    六是会计分类确认的规范性。审核发现,个别公司未能按照准则要求进行分类确认,如未能准确区分各类金融资产,进而影响了投资者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准确判断。

    据悉,上交所针对上述问题已及时发出监管问询函。部分公司在督促下更正或修改了前期的会计处理。对存在重大财务舞弊嫌疑的公司,上交所还提请相关监管机构实施现场检查并严肃查处。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