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证新政频出合力监管 “去通道化”力度加强
自4月11日开始,A股市场便频频出现个股“闪崩”的案例,一时间银行收紧委外资金、“温州帮”甩货出逃的传言不绝于耳。记者了解到,防范金融风险、压缩监管套利空间、引导资产管理行业回归本源正在成为各个监管部门的共识。
频频出现的个股“闪崩”,正在成为A股市场的一大现象。上周二,秀强股份、超讯通信、皖新传媒、健盛集团、朗源股份等多只股票盘中突然跳水并封住跌停。周三则是中国平安和兴业银行尾盘遭遇“闪崩”,周四、周五这一情况仍在延续。上交所则在上周五证实,中国平安和兴业银行的“闪崩”,系由中信建投证券下属的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多个专户产品短时间内,以远低于市场成交价的价格集中大量卖出导致,相关交易指令由专户产品的投资顾问公司下达。
业内人士表示,上述被上交所“点名”的产品很可能是通道产品,由投资顾问全权负责投资运营,而中信建投基金仅收取一定的通道费用。而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无论是证监会系统还是银监会系统,对这类资金正在加强监管,这或许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近期,银监会下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要点》,文中不仅对以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为载体的通道业务要求整改,对涉及银行委外的资产也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文件明确提出,非银机构利用委外资金进一步加杠杆、加久期、加风险等现象属于理财空转套利的范畴,银行机构需对此进行自查。
据了解,委外业务的主要参与者为商业银行,委外业务就是银行将自营资金或理财资金委托给基金、券商、信托和私募等公司投资的新模式;也有部分中小银行的委外业务以投资顾问方式操作。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大量理财资金通过基金公司子公司、委外定制基金等方式涌入市场,已成为金融系统中的风险点之一。
数据显示,自2012年11月首批基金公司设立的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子公司诞生后,短短不到4年时间,基金子公司规模狂飙突进,并于2016年上半年底首次超过10万亿元大关。与此同时,委外机构资金大量涌入公募市场,委外定制基金沦为银行等机构资产配置的业务通道,数据显示,公募行业2016年全年共成立新基金1151只,其中机构定制类产品为587只,占比高达51%。另据济安金信的统计,截至2016年末,在公募基金中,疑似委外定制基金的数量约为633只,规模约为1.08万亿元;在非公募类产品方面,委外的规模大约有3万亿元。随着委外定制基金的批量发行,产品同质化现象加剧、流动性风险等弊端逐渐暴露。
种种迹象显示,针对资管行业特别是公募基金行业沦为通道的现象,监管部门始终保持了高度关注,“去通道化”的力度也正在一步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