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本充足率持续承压 巧用“三大工具”补充
在金融去杠杆、监管对资本考核趋严的背景下,银行资本充足率持续承压。运用“优先股、可转债、二级资本工具”三大工具积极补充资本,成为上市银行的最优选择。
业内人士指出,优先股用以补充其他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工具用于补充二级资本,而可转债可用于6个月后触发转股条件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可控制资本补充节奏。银行因此会根据自身资本结构灵活运用来补充资本。
资本补充压力增加
3月30日,浙商银行21.75亿美元境外优先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交易。同日,常熟银行发布拟发行不超过30亿元人民币的可转债预案的公告。
此前一日,建设银行董事会全票通过了关于发行不超过960亿元人民币等值合格二级资本工具的议案,而无锡银行公告了拟发行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二级资本工具和不超过30亿元的A股可转债的预案,用于补充资本。
不仅如此,截至目前,江苏银行、招商银行等也提出非公开发行优先股补充资本的计划。业内人士指出,在金融去杠杆、金融机构资本监管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银行通过非公开发行优先股、公开发行可转债、二级资本工具等方式补充资本已迫在眉睫。
银行巧用“三大工具”补充资本
目前,补充资本的工具已被银行灵活运用。据记者统计,建设银行、无锡银行等拟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工具来补充资本,江苏银行、招商银行等拟通过非公开发行优先股方式来补充资本。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准备通过发行可转债补充资本,此前光大银行17日已通过发行可转债募资300亿元。
就比较成本而言,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峰对记者表示:“优先股的成本在5%左右,二级资本工具居中,可转债最低。”
3月29日,建设银行董事会全票通过了关于发行不超过960亿元人民币等值合格二级资本工具的议案,以补充二级资本。“发行的规模不小。”多位业内人士评价道。
之所以发行二级资本工具,建设银行在其2016年资本充足率报告中坦言,受原不合格次级债可计入资本金额减少、四季度市场利率波动导致投资重估储备下降等因素影响,全年资本净额增速低于风险加权资产增速,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建行资本充足率为14.9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1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98%,与2015年末相比,分别下降0.45、0.17和0.15个百分点。同时,建行拨备覆盖率为150.36%,逼近监管红线。
此外,通过可转债方式获得融资也逐渐受到银行青睐。在以上三个可选工具中,可转债的发行成本最低。若是6个月之后触发转股,将有望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以无锡银行为例,无锡银行2016年末资本充足率为12.65%,比上年同期减少0.94个百分点。无锡银行表示,监管环境趋严,“合规”压力进一步增大,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宏观审慎MPA监管框架下,商业银行资本缺口将增加,资本补充压力较大,需要采用包括优先股、可转债及二级资本债在内的多种方式补充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