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科研院所改革亟待政策配套 “军工+”迎发展大时代

    作为国企改革中身份颇为特殊的一支,千呼万唤的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正处“将至未至”之际。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建恒接受了记者专访,详解军工企业改革的现状与关节,以及航天科技集团的改革进度和规划。

    军工改革迎发展大时代
    军工改革迎发展大时代

    张建恒表示:“目前,各个军工集团的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已经基本确认了。但是由于税收、人员处置等配套政策还没落地,所以目前各单位尚未开始操作。”他预计,“配套政策完备之后,军工事业单位大概可在两年左右完成改革。”

    在国资委推动设立的“国协、国同、国创、国新”4支产业基金中,航天科技集团负责牵头设立“创新引导基金”。张建恒首次揭秘了该基金的筹备进度、投资方向、预计回报率等情况。据悉,该基金将于今年二季度正式成立,设计规模达1000亿元。

    军工科研院所改革需配套政策落地

    “800万元以上的决策就要报国家相关部委,现在随便买一台设备的价钱可能都不止800万元了。”这是造火箭、卫星、飞船的央企单位面临的现状。张建恒对记者表示:“作为事业单位,财产不是企业法人财产,我们对它没有处置权。这样的企业效率怎么能高?”这是军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的必要之处。

    军工科研院所属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改革也是本轮军工改革的核心任务。据了解,航天科技集团旗下核心资产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大研究所、小公司”的特征明显。“目前,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央批复设立的事业单位还有近100家,其中包括科研院所70多个。在集团旗下六七百家单位中,按数量算只有六分之一,但是其所占的资产体量、人员比例都极大。集团主要的二级单位(八个院)全是事业单位,三级公司也有大部分是事业单位。”张建恒告诉记者,事业单位改革本质上就是企业管理体系的改革。

    公开资料显示,航天科技集团目前辖有8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研究院)、13家专业公司。其中,8大研究院包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以及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等。

    去年,国防科工局确定了军工科研院所改革试点单位,航天科技集团有两家当选,主要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的下属单位。其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旗下拥有上市公司中国卫星。

    张建恒告诉记者:“目前,各个军工企业的改革方案已经基本确认了。简单地说,就是各个单位、各个集团把自己怎么改都想明白了,同时上报给国防科工局了。但是在改革动真格之前,还需要配套政策落地,包括离退休人员安置,税收政策等方面。”

    具体问题有什么?张建恒举了个例子,比如某事业单位编制有5000人,实际人员却有6000人,若按现在的规定改革,只能解决5000人的问题,那剩下的1000人怎么办?“政策必须明确另一部分人怎么办,必须给出路。”张建恒表示。

    此外,事业单位资产跟企业资产的财务核算办法也是不一样的。事业单位投资形成的资产不是按照固定资产折旧(成本法)核算的,很多企业一改制就将面临亏损。而按照国资委“功效挂钩”的要求,亏损就要扣工资总额,员工收入就下降。怎么办?张建恒认为,需要国家在税收上给优惠,有个过渡期,比如五年或者几年;还有就是这个优惠谁来给?怎么给?给多少?这些都需要具体配套政策来明确。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