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巴菲特的投资转身 再战航空股背后的投资逻辑(2)

    巴菲特的投资转身

    往前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这并非巴菲特的第一次转身。比如,他近年拥抱的科技股。相比对于航空股的敬而远之,巴菲特曾经同样以与科技股保持距离而出名。在二十世纪末的美国网络股泡沫中,美国顶尖商业杂志曾经提出巴菲特是否过时的疑问,而当时的巴菲特则坚定回应不会对自己不了解的技术进行投资。

    随着网络股泡沫的破灭,巴菲特用自己的业绩,再次赢得了“股神”的美誉。关于巴菲特不买科技股,业界曾经有相对一致的分析,即科技公司的价值在于其在每一次技术更新中能否适时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而这个技术更新的过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让注重投资胜率的巴菲特非常不感冒。

    另一方面,市场通常对于具备技术和开发能力的创新企业较为青睐,相关的公司股价通常估值较高,这让注重安全边际的巴菲特很不喜欢。巴菲特不感冒科技企业的一个经典例子是,他和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交情甚笃,但坚持不对微软做大规模投资。这份纪律性曾经被其他机构投资者广为推崇。

    然而2011年11月,巴菲特却用自己的行动粉碎了此前的公众印象。他在当年向媒体证实,其控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当年共买进107亿美元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股份,此后,伯克希尔公司更是成为IBM前两大股东之一。这笔意外的投资,成为历来避免投资科技股的巴菲特,在科技领域的最大一笔投资。

    然而,这项投资的结局还难言辉煌。根据伯克希尔公司2015年年报,截至去年年末,IBM依旧为巴菲特的重仓股。该股在2015年下跌了14%,股价131美元,远低于巴菲特的成本价170美元。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年报中指出:“我们目前没有计划出售所持有的IBM普通股。我们认为,投资IBM普通股的合理价值将会回归,并最终超过我们的成本。”

    同样的逆袭也发生在美国苹果公司的投资上。早年前,巴菲特曾经在一次股东大会上特别提过,买大企业至少要对该公司未来十年的前景有所了解,因此也不会投资苹果或者谷歌。

    然而,伯克希尔公司在今年5月发布的一季报中透露,该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购买了980万股苹果的股票,价值近约10.7亿美元;8月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伯克希尔公司又增持了苹果股票,从980万股增加到1520万股,增幅55%,其持有的苹果股票总价值上升到14.6亿美元。“一个从来不变的人,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有分析师借用芬兰诗人阿格伦的《自我》一诗来形容巴菲特的上述转变。

    转身背后的投资逻辑

    关于巴菲特为何能在投资上做如此巨大的改变,业内的分析并不一致,毕竟对于近期的投资,以及背后的逻辑,巴菲特自己对外的披露也非常有限。总体来看,业内对于巴菲特投资航空股的解读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第一,部分价值投资者认为,巴菲特投资范围的改变,并不意味着他投资哲学的颠覆。巴菲特确实在变,但不是他的思想在漂移,而是他的能力圈在扩大。“不懂不投,问题是,你还不允许人家‘懂’了?”沪上某家私募基金老总直截了当地指出。

    事实上,在投资三大航空股的消息被披露之前,巴菲特已经间接投资航空业超过300亿美元——2016年收购了制造飞机发动机零部件企业精密机件(PrecisionCastParts)——这是他一生最大一笔收购。而在更早的1998年,也就是卖出美国航空股票十年之后,巴菲特收购了全球最大的私人飞机分时租赁公司NetJets,成了大股东,也成了忠实用户。

    支持者推测,巴菲特经过多次且长时间的“间接接触”,对航空业的了解比以前深入得多,考虑到最近油价大跌等因素,其改变了过去一直不看好航空业的老看法,开始投资航空公司。

    第二,中性的观点则认为,并非巴菲特变了,而是航空股的基本面变了。

    见智研究所王维峰表示,巴菲特大笔投入美国航空的真正原因在于,目前的美国航空业在经历了前期的扩张和兼并重组之后,已经具有坚不可摧的两大“护城河”:外部竞争已无法进入,同时内部因各航空公司背后的股东具有高度一致性,已经形成了“和气生财”的行业氛围。

    而在更加谨慎的外部观察者看来,包括投资航空股在内的一系列转变背后,是在全球陷入资产荒的大背景下,巴菲特对现实投资环境的一次妥协。除去上述的揣度外,投资者很容易忽略,其实即便是巴菲特最经典的案例,对它们的解读也不是完整的。即便是巴菲特亲口解读的投资项目,或那些被奉为圭臬的经典案例,事实上,也经常有另一面的信息可供引用。

    比如,在中石油的投资项目上,巴菲特早年披露的信息,和其近年的评述口径并不完全一致。在美国运通和富国银行的投资上,早期的传记作者和研究员们更多地引用巴菲特对于公司价值的分析逻辑,而对巴菲特获取这些信息的渠道优势着墨不多。

    事实上,国内从公募基金经理到私募基金经理再到民间高手,奉巴菲特为标杆的价值投资者中,关于巴菲特的解读一直如同文学爱好者解读莎士比亚一样,“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追随大师的思想,但只能做自己的分析。”刘建位表示,“巴菲特亲口说要重仓投资铁路股一百年,你会跟着巴菲特投资铁路股一百年吗?”独立思考,与时俱进,谁说这不是巴菲特思想的另一种特质呢?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