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门联合发布健促意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11月18日上午,国家卫计委、财政部、环保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下称《健促意见》)。《健促意见》提出推进“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创造健康的支持环境等。其中,推进“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健促意见》的首要内容。
《健促意见》提出,到2020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10%,减少残疾和失能的发生。此外,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这个数据在2015年是10.25%。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报告指出,健康影响因素中,生活方式因素占60%,环境因素占17%,生物学因素(遗传)占15%,卫生保健因素仅占8%。
在18日《健促意见》的发布会上,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表示,推进“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关键点之一,是推动各级政府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各部门建立健康影响评价制度。
强调跨部门合作
李长宁表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论可用三句话概括。即所有人民享有获得健康的权利,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非常广泛,其他部门的政策会对健康及健康公平产生深刻的影响;要解决健康问题,需要多部门政策支持,而不能仅靠卫计部门。
事实上,早在2013年的第八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各国代表就已广泛探讨如何解决健康促进中的跨部门合作问题。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透露,在11月21日于上海开幕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市长论坛中,就将讨论涉及跨部门合作的道路安全与交通、环境与健康、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老龄化、科技创新与健康卫生等议题。
事实上,《健促意见》并未涉及跨部门合作的机制设计,仅是在健康教育、健康支持环境建设中囊括了涉及多部门的工作内容。
但据李长宁介绍,《健促意见》的起草过程中,多次征求相关部门和相关专业机构的意见,力求使指导意见中涉及到的有关方面和部门明确目标和责任,形成了工作的合力。
为了从整体上推进落实,《健促意见》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健促意见》提出将必要的健康促进与教育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按规定保障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健康促进工作网络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金,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参与健康促进与教育事业发展。
健康影响评估制度有待建立
“一直以来,经济发展都是各级地方政府的压倒性关切。”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苏婧曾公开表示。将健康融入政策,意味着对重大利益的现实调整。“各地区各部门要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这是《健促意见》对健康影响评价制度的表述。
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雷海潮曾表示,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的本质,是协调经济发展与居民健康之间关系的重要制度安排,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损害或尽可能降低对居民健康的风险和危害。
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使用什么测量评价方法?包含哪些评价指标?评价主体是谁?《健促意见》并未给出答案。
显然,《健促意见》离“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实质推进还有相当距离。如何推动真正行之有效的健康影响评估制度的建立,并将评估结果转化成考核影响因素?
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钟东波曾表示,应尽快研究制定卫生基本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健康权为核心的卫生法体系,将健康影响评估制度确立为保障健康权的基本制度之一,规定健康权必须成为所有公共政策、工程与项目考虑的目标。
苏婧则认为应从中央顶层设计入手,由中央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协调各部门力量,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形成合力解决问题。
虽未明确指出要将健康影响评估结果直接与政府绩效挂钩,《健促意见》在落实考核上也提到要将“健康促进与教育”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具体纳入哪些内容,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