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行情未走完 市场期待“双轮驱动”(2)
第三波行情未走完
2016年是典型的投资小年,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缺乏机会。4月份,沪综指走出一波百点反弹,将股指拉升至3100点附近。不过,随后便遭遇大幅回撤。8月份,沪综指依托于3000点平台震荡反弹,冲破3100点大关限制,最高上探至3140.44点,刷新阶段新高。而10月份的这波反弹行情恰恰是年内的第三波行情,而这轮反弹也顺利突破3140点前期高点,并直接将指数拉升至3200点之上。从目前来看,这第三波行情尚未走完。
首先,自2014年开始,中国经济经历了两年主动去库存阶段,当前库存水平创2008年危机以来新低。而在经济总需求恢复,供给侧改革影响之下,原材料库存领先回补。预计新一轮政府扩张周期将使得投资端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低库存水平下的上游改善将传递至中游制造支撑制造业投资。低利率环境下,企业主动补库存有助于促进A股盈利持续1年左右的温和回升,预计2017年全部A股净利润同比增速为5%至8%,盈利能力持续改善,盈利端的支撑对于A股至关重要,这也决定后续个股的机会较为丰富。
其次,国庆期间多个城市同步开启地产调控,投资者对于楼市资金回流股市的预期升温,而本轮行情恰恰在10月初启动。从沪深股市成交额来看,两市成交额不断放大,突破7600亿元,显示增量资金确实介入A股。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期货市场火热,大宗商品掀起涨停潮,部分资金被吸引到期货品种上。不过,近期随着期货市场热度的逐渐降温,而这部分资金风险偏好较高,回流A股的概率较大。
最后,以权重股为代表的领涨主线开始显现。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轮持续较强的反弹都有典型的领涨龙头,类似于2015年9月至10月,沪综指反弹逾600点,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代表的主题投资是当时的领涨主线,带动其他题材热点活跃,烘暖整个市场。由于缺乏领涨主线,今年以来多次上攻行情最终无功而返。不过,这轮反弹中,以地产、金融为代表的蓝筹股扛起领涨大旗,后市煤炭、有色金属等周期板块亦相继活跃,权重股的领涨主线较为明确。
市场期待“双轮驱动”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宏观数据确实在改善,这对工业品涨价形成“一级助推”。在去产能、去库存大环境下,不少工业品的供给端受到限制,这对价格形成“二级助推”。此外,不少工业品还具有金融商品属性,宽松流动性环境就会对其价格形成“三级助推”。工业品的涨价潮为A股带来“煤飞色舞”行情,但不得不承认,强周期的“独轮车”很难将市场推得很远,而一旦这波涨价潮结束,又没有其他热点跟进,A股很可能出现行情的“断档”,引发连续调整。
市场期待的其实是成长与周期的“双轮驱动”。当前市场情绪明显回暖,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成长股面临的问题其实并非风险偏好不高,而是自身估值瓶颈。当前创业板的整体市盈率依然超过65倍,资金参与热情有限。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进入四季度,市场的聚焦点转至2017年的业绩表现上,对所谓的“估值切换”行情关注度提升,在估值不变情况下,股价将跟随预期业绩增速出现相应的上涨,部分成长股估值水平虽不如金融股那般低廉,但也回归到相对合理水平,如果其业绩迎来爆发,往往能走出超预期行情。而届时权重股搭台,成长股唱戏料将上演,成长股的复苏其实会带热整个市场,也有利于后市行情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