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美国龙头企业接连上市 基因测序产业获追捧

    美国基因编辑龙头企业Intellia诊疗公司11日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计划登陆纳斯达克市场,融资1.2亿美元。此前的2月初,另一家基因编辑龙头Editas医药刚刚登陆美国市场,上市迄今股价涨幅接近140%。眼下这两家公司研究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炙手可热,吸引了投资者和医药行业巨头们的目光。

    基因测序产业获追捧
    基因测序产业获追捧

    潜力与争议并存。基因编辑是一种能够对目标基因组进行定点改造,从而对未知功能基因进行研究和基因治疗的技术。在经历数年的发展后,CRISPR脱颖而出,成为最被市场看好的基因编辑技术。该技术通过对细胞的DNA进行精确地靶向修饰来发挥作用,能够同时实现多个基因的编辑,且编辑能力更加高效精准。2015年,CRISPR技术被《科学》杂志评为全年最佳科学突破。

    目前CRISPR已成功地被用来对细菌、植物、人体细胞以及斑马鱼等进行基因组编辑,越来越多的体外和体内研究证实它能够被用来校正致病性的基因突变,以CRISPR为基础的基因编辑技术在血液病、肿瘤和其他遗传疾病的基因治疗应用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可以说,从粮食增产到治疗罕见遗传病,CRISPR技术几乎无所不能。以前瞻性闻名的Wired网站因此将其称为“创世纪引擎”(genesisengine),称其“有可能用来建造一个无疾病、无饥饿、无污染的新世界”。

    但CRISPR技术也面临应用难题,比如体内编辑存在一定的“脱靶”率,这可能造成基因组的不稳定并扰乱正常基因的功能。考虑到DNA治疗逆转很难,想要用于人类疾病治疗,必须保证CRISPR应用的万无一失。到目前为止,尽管有几个基因编辑治疗项目在开展临床试验,但尚无相关产品获得监管许可。

    此外,CRISPR的快速发展也引来无数争议,其中以“定制婴儿”的争议最大。去年3月,美国再生医学联盟的主席丹吉尔联合四位学者在《自然》杂志上撰文,号召研究者们暂时不要对人类生殖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因为用现有技术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可能对后代产生无法预测的后果。

    投资者热情高涨

    尽管CRISPR技术用于疾病治疗还有待验证,但全球药业巨头都看准了这一市场的潜力。去年初,诺华即宣布与此次拟上市的美国基因编辑研发公司Intellia展开一项长达5年的研发合作,致力于加速发展CRISPR/Cas9技术在CAR-T细胞治疗和造血干细胞中的应用。去年5月,CAR-T疗法的先驱美国朱诺诊疗公司与另一家基因编辑企业Editas签订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包括4700万美元预付款和6.9亿美元的里程碑奖金,朱诺将借助Editas开发的CRISPR/Cas9技术辅助其CAR-T疗法和TCR疗法治疗更多类型的肿瘤疾病。

    Editas和Intellia是美国基因编辑领域的两家龙头企业。Editas由麻省理工大学华裔教授张峰和另一位基因科学家珍妮弗·堂娜创立于2013年11月,两位创始人均为CRISPR的早期发明人,美国专利局在2014年授予了张峰首个基因编辑技术专利。Intellia成立于2014年,是珍妮弗·堂娜参与创办的另一家基因编辑研发企业。

    尽管创立至今只有两年多时间,Editas和Intellia都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Editas在成立伊始就获得了4300万美元A轮投资,投资方包括FlagshipVentures等知名风投。2015年8月10日,该公司获得1.2亿美元的B轮融资,参与者不但包括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还包括谷歌风投等十余个基金。

    今年2月,Editas登陆纳斯达克市场,融资1.09亿美元,成为CRISPR基因编辑领域首家公开上市的公司。Editas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3.8%,IPO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达到137%。目前公司市值接近14亿美元。

    Intellia在2014年获得了A轮1500万美元融资和B轮7000万美元融资,投资者包括阿特拉斯风险投资基金、Orbimed咨询者公司等。该公司本周一宣布将登陆纳斯达克市场,筹资1.2亿美元,同时宣布与再生元制药公司展开为期6年的授权和合作协议,将获得后者7500万美元先期支付款,再生元制药还将在Intellia上市时通过私人置换购入5000万美元后者股票。

    据波士顿咨询集团去年9月发布的一份数据,自2013年以来,美国基因编辑公司已经吸引了超过1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2015年,数亿美元资金涌入基因编辑初创企业,其中大部分流入了Editas和Intellia,此外在去年12月,拜耳宣布投资3亿美元,与CRISPR诊疗公司成立一家合资企业。

    不过到目前为止,基因编辑的创富“神话”还只停留在想象阶段。Editas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研发开支580万美元,运营亏损1240万美元,2015年全年研发开支1880万美元,运营亏损3530万美元。该公司表示,在“可预期的未来”还无法获得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