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金龙鱼暴涨这说明了什么?直接反映目前市场的问题

    代号300999的金龙鱼周四终于挂牌了!作为国内食用油市场当之无愧的霸主,金龙鱼在新股市场上的关注度仅次于蚂蚁金服,更有人将其比喻成“油中茅台”、“海天龙油”!

    金龙鱼暴涨说明什么
    金龙鱼暴涨说明什么

    金龙鱼做啥的?相信不用猎豹哥在这里科普了,无论你在经济发达的北上广深,还是在聊以度日的5、6、7、8线小乡镇,走进任何一个稍微有点规模的小超市,都能买到他的产品。除了食用油之外,他还做米、做面,反正厨房烹饪的那些东西他基本上都做,只不过食用油是其最主要的营收。

    面对这种当红炸子鸡,A股市场的投资者一向是没什么定力的,周四金龙鱼盘中一度暴涨140%,市值突破3300亿。虽然最后几分钟股价略有回落,但收盘市值也稳定在3000亿上方,上市第一天便稳坐创业板第三把交易。

    3000亿的估值贵不贵?如果只喊口号不算账那就不贵!因为他是龙头,因为他是新股,还因为他是消费类股票,这三个因素都决定了市场应该给予他溢价。但如果你仔细一合计,发现好像他又不值这么多钱,原因有二:

    一、超低增速超高估值

    翻翻他的招股说明书,公司2018、2019年净利润增速分别只有2.5%、5.5%,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也仅有10.8%、2.2%。如果光看这两个数据,那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夕阳产业个股,能赚钱但没前途,跟银行股差不多。银行股现在在A股里PE大概是5倍左右,但金龙鱼截止周四收盘的PE是56倍!

    当然,也会有人说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好得很,同比增长了88%,这样来看明显不贵。但各位可能不知道,今年在期货市场菜油、棕榈油等食用油价格涨了70%,这种年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持续性基本不可能有。

    金龙鱼分析
    金龙鱼分析

    二、母公司超低估值

    金龙鱼其实还有个爸爸,而且这个爸爸还是个外国人——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这是一家超大型的农业综合型跨国粮油企业集团,2018年集团净利润77亿,金龙鱼是其大儿子,利润占了一半还多。

    但由于金龙鱼干粮油生意基本不差钱,所以前期没有怎么融过资,即使经过了A股上市稀释,可母公司丰益国际还持有金龙鱼89.99%的股权,可谓一股独大。如果按照今天金龙鱼3000亿的市值折算,丰益国际持有的这些股票大概价值2700亿元人民币。

    重点来了!这个丰益国际其实也是一家上市公司,他早已在新加坡市场上市。按理来说作为金龙鱼的绝对控股股东,丰益国际的估值应该远超金龙鱼才对。但是,各位知道丰益国际在新加坡市场的市值吗?截止周四收盘,只有279亿新加坡元,折合人民币大概1400亿左右。如果按利润比例剔除掉其他业务,金龙鱼这块在新加坡的估值大概在900亿左右!

    2700亿对900亿,这个差距有点大啊!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市场,到底是新加坡的股民不识货还是我们人傻钱多呢?猎豹哥认为,都不是!出现这种情况非常大的一个因素是当前A股市场格局造成的。

    目前的大盘到底怎么走?其实周三也给大家讲过,这个位置有点尴尬,上攻乏力,下跌不甘心,想来想去唯有盘在这里等待后面的风向。这个时候市场热点非常匮乏,周三纺织股涨的不错,周四上午煤炭股表现较好,这些都是资本市场根本不待见的板块,怎么可能引领一波大行情?

    哪怕周四上午某一个小段时间里,银行、券商一起猛涨试图推动指数,但回头却发现大家都不冲锋了……这放以前简直难以想象,券商股作为牛市的风向标那是有“号令天下”的权利的,更别说还有银行股压阵。

    短线游资宁愿去玩高估值的金龙鱼,也不愿意买低估值的银行股,这就是市场目前的问题——没有赚钱效应,群龙无首!

    如果各位把K线图往前翻一下就可能看到,这大盘已经盘了整整三个月了,从7.9号上证指数冲破3400点起到现在,折腾了这么久指数依然原地踏步,这种煎熬的时间越长对牛市的坚定信念就会越弱。

    刚开始盘整的时候大家还炒炒垃圾股,日子还能凑活过,随着这些妖股被关小黑屋市场逐渐归于了平寂。周四两市近4000家上市公司居然只有3只连续涨停,跌幅超过10%的股票却已经有25家,如果不看其他的只看这两天市场的现象,局势有点不妙!

    如果你再看看周四盘后外围股市的表现,那更是惊悚!港股收盘跌2%,英法西跌2%,德国跌超过3%,连大宗商品原油价格也一起大跌……希望美股能够挺住吧!

    当然,外围市场大幅调整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欧美疫情第二波已经是板上钉钉,美帝、印度单日新增确诊数已经创下新高,法国、德国都开始重新封锁社区,巴黎甚至要搞宵禁!

    国内由于控制得力暂时没有看到这方面的担忧,所以猎豹哥认为即使指数短线跟着外盘有所震荡,但大概率是让没上车的再上一次车而已。毕竟,我们的很多权重股在本轮牛市根本纹丝未动,这可能是监管层最大的底气吧!(文章来源:【聊谷】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