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基金李文宾:A股存在大量投资机会
站在当前时点,A股市场未来走势如何,低估值板块能否接过领涨大旗,消费及泛科技股行情能否延续?针对这些问题,万家科创板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文宾一一给予了解答。
自下而上多角度筛选个股
作为一位资深基金经理,李文宾拥有丰富的投研经验,他所管理的万家成长优选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总收益率为69.36%,年化收益率为24.77%,大幅跑赢创业板指及沪深300指数。
谈及投资风格及个人理念,李文宾表示,他倾向于遵循自下而上的投资框架,较为注重上市公司盈利释放节奏、盈利质量和盈利的可持续性三个指标,并将此作为行业和个股选择和配置比例的依据。
“在甄别成长股的过程中,公司盈利质量、盈利的可持续性和释放节奏,相对而言占据较高的权重,这三者背后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我比较注重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规划和市场洞察等领域的表现,以及企业核心管理层战略规划能力和执行能力。科技类公司中,我会更加关注企业盈利模式的可复制性。”李文宾称。
为了更加准确地感知公司管理层的判断能力,李文宾通常会采取现场调研的方式进行验证。
李文宾认为,优秀管理层出现决策失误是可以接受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出现个别失误难以避免。对于优秀公司而言,失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有勇于纠错的魄力和在曲折中前进的能力。”
除了调研,李文宾也会从行业相关方去了解公司在面对行业变化时如何进行决策,以及公司过去3到5年,在融资、重大投资、重大战略变动等方面的动向。
对于技术更新迭代速度较快,且涉及很多新兴细分领域的科创板,李文宾表示,他会聚焦于赚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钱,注重投资的风险收益比。公司的投研团队也会提供较大支持。“我们公司科技领域研究员大多有5年以上的投研经验,基本上都经历过过去几轮科技行业的兴衰过程,所以他们对于科技股趋势的把握和理解都较为深刻。同时,我们部门还专门设置了海外市场分析师,从海外对标公司的发展层面做研究,进而映射定性国内相关公司的发展质量和情况。此外,我们还会与行业专家交流,从产业的上游和下游等多个方面去做验证,研究相关公司的质地。”
A股存在大量投资机会
对于是否会发生估值的高低切换,李文宾认为,估值修复的情况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一个板块估值修复的高度与该板块未来的盈利成长性、成长空间及成长质量高度相关。
对于部分成长股估值处于高位的情况,李文宾表示,当前市场中虽然部分标的的估值已经较贵,但在很多成长性较强的细分行业里,仍有许多盈利可持续增长且行业竞争格局不断优化的投资机会,不少行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加速优化的趋势。
“过去几年,市场的关注焦点主要在科技和消费的龙头公司上,对一些陌生领域关注度较低。比如从2019年年初,我们关注到原料药板块中不少公司从2017年开始每年有平均30%以上的增长,而估值却很低。回过头来看,这些股票最近两年多来表现优异,类似的投资机会在A股市场中还有很多。”李文宾称。
回顾科创板过去一年的发展历程,李文宾表示:“目前已有130家企业登陆科创板,大部分公司都在各自的细分领域中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地位,其中部分质地优秀、赛道独特或竞争力很强的公司,登陆科创板后股价均有不错的表现。而科创板投资者在标的选择上更为挑剔,这也帮助科创板较好地实现了价值挖掘的功能。”
展望未来,李文宾表示:“未来一到两年,我们会看到很多代表中国科技转型和升级方向的公司登陆资本市场,这一方面将壮大科创板可投资标的的体量和范围,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介入优质公司发展、享受国内科技创新及经济转型红利的好机会。”
科创板运行日趋成熟
今年5月,包括万家基金在内的4家基金公司上报了科创板封闭运作基金,将科创板股票作为主要投资方向。
在李文宾看来,一年多来,科创板已运行较为成熟,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包括新股定价在内的注册制试点改革运作得越来越成熟,目前机构投资者已经有能力独立对科创板上市公司进行公允定价,优质公司已经拥有了较好的估值溢价。二是,市场给予优秀企业更好的估值溢价。“从估值维度看,科创板所关注的六大领域中的行业龙头公司,相对于A股同类公司的估值有一定溢价,但处于可以接受和控制的范围之内。”
具体到细分行业,李文宾认为目前可以重点配置四个行业。一是新能源汽车。“经历了过去2年多调整,新能源汽车将步入市场化的有序发展状态,同时海外新能源汽车政策不断超预期,未来会出现较好的左侧投资机会。”二是计算机领域。李文宾表示,目前科创板在该领域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网络安全和云计算两类。“国内云计算上市公司在了解本土化方面优于海外公司,能够非常好地契合国内的2B、2C和2G端客户需求,这一点海外企业不具备竞争优势。”三是医药领域。李文宾认为,不少在海外上市的创新药龙头公司正准备回归科创板,这将大幅提升整个科创板医药公司的选择空间。四是半导体。长期来看,李文宾对半导体行业持中性偏乐观的态度。“长期来看,国产替代趋势无法逆转。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足够大,是完全有底气实现独立自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