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数字经济存互搏状态 踩大政策“油门”加速前行

    虽然发展数字经济已成各国共识,但数字经济在主要经济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搏状态,寻求共赢在某种程度还只是一种主观设想。越是在这种竞争态势下,我们越要聚力凝神,踩大政策“油门”加速前行。

    undefined
    发展数字经济成各国共识

    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前者如基础电信业、互联网产业、电子制造业、软件及服务业以及人工智能牵引出的垂直产业等,后者包括将装备、产品、生产过程、管理和服务等信息转变为可度量的数字和数据,更包括数字经济与各个层级产业的融合,从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但是,数字经济不仅圈定在企业或商务活动层面,围绕着为经济提供服务或自身需求,政府与消费者也要参与进来,前者如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建设,后者如消费者参与产品个性化定制等。

    因此,数字经济可说是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等市场参与主体运用数字信息交易与连接,达到对经济活动与经济结构优化的赋能效果,其背后仰仗的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力量的叠加。

    初级形式的数字经济主要依托的是IT(InformationTechnology)技术,表现形态是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而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尤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数字经济支撑力转向“新IT”(IntelligenceTechnology),更为丰富的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作为生产要素加入进来,数字经济由此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方向推进。不同国家切入数字经济的路径不同,我国从需求端即消费环节切入,电子商务新业态有效解决了消费者的痛点,而在供给端即生产环节还存在不少痛点。因此,数字经济未来所要着力撬动的部位也将从消费端转向生产端。

    据官方统计,目前我国服务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均值为29.6%,工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均值为17.0%,农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均值为6.2%。在三重产业间数字经济贡献存在着明显的非均衡性,从中也可看出数字产业在传统行业扩身壮体的巨大空间。另外,在我国当下高达22.77万亿元的数字经济产值中,76%以上都由数字融合部分贡献,据此也可窥测数字经济面向行业的强大外溢功能。照麦肯锡的预测,到2030年,我国数字化推动力或可转变并创造10%到45%的行业总收入。

    今天我国网民有7.772亿,占全球网民总数五分之一,其中手机网民7.53亿,占比高达97.5%。用户需求的巨大网络效应不仅产生了持续增升的商业价值,而且引爆了广泛的商业创新。除了电子商务年度交易规模达29.16万亿元并占全球40%的市场份额外,网上购物、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全新商业形态快速拥抱百姓生活,“数字生活”折射出数字经济的强大魅力。

    从人脸识别到语音识别再到无人驾驶,我国在数字技术的应用方面已日渐成熟,尤其在人工智能方面,麦肯锡预测我国市场潜力到2020年有望突破千亿元产值大关。与此同时,BAT还扮演了数字经济重要推手,国内数字企业42%的风险投资都由他们提供。此外,我国还是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独角兽企业所在地,一批快速涌现和成长的数字技术公司正在创建一个多层次多行业的数字化生态体系,其最终联动出的市场动能不可限量。

    作为数字经济的参与者,中国谋局部篇的能力并不仅仅体现在制定“宽带中国”战略、“互联网+”行动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宏观蓝图上,其策应数字经济的具体行动也是风生水起。目前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端应用等信息服务平台上,政府“窗口”汇集的用户逾2.5亿,占总体网民数量的33%。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最新的“全球政府相关领域数字化指数”,中国政府的数字化程度排名第8位,中国政府填平“数字鸿沟”的成绩斐然。

    《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实施不到一年,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村通宽带比例已超过90%,累计将499个国家级贫困县纳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支持范围,占全部贫困县的60%,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74万人增加收入,而且中国政府在农村地区部署统一的光纤网络,并向所有电信运营商开放。这种数字经济领域的实践,在全球无疑具有复制意义。

    然而,虽然发展数字经济已成各国共识,但数字经济在主要经济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搏状态,寻求共赢在某种程度还只是主观设想。不仅如此,我国数字经济从起初的“跟跑”到眼下的“并跑”及未来可能的“领跑”,更会引起某些西方国家的高度警觉与戒备甚至设堵。因而,越是在这种态势下,我们越要聚力凝神,踩大政策“油门”加速前行。

    一方面,国家可创建数字经济试验区及数字经济重点实验室,通过专项财政拨款并成立数字经济专项基金予以全力扶持;地方政府可创建数字经济园,通过发行专项债券及PPP方式持续投入财力;鼓励国企建立数字经济试验车间以及实验室,并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及资金反补等方式给予有力支持。

    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应转变“普惠式”政策激励方式,可在一个行业选择两至三个数字经济建设标本重点孵化,集中财力强化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力度,力争尽快突破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等方面的短板与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