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市场一片繁荣 “壮士断腕”告别现金贷歧路
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金融飞速发展起来,市场一片繁荣。然而其中最挣钱、风头最劲的业务模式——现金贷,却连连“翻车”,不仅让行业有些跑偏,而且因其高利息、风控隐患、不当催收等问题,引发监管整治。
日前,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为现金贷业务框定边界,并提出具有明确针对性的整顿措施。一个万亿级的市场,一场严峻的整肃风暴,相关机构何去何从?
狂欢
“你可以考虑申请装修用贷款,不用抵押,利率也不高。”在位于上海浦东的百安居卖场,一名室内装修设计师热情地向记者建议。记者注意到,在该卖场的墙面多处张贴着京东、建设银行等与百安居贷款合作的海报。
这是消费金融的一个典型细分场景。除了装修之外,餐饮、教育、医疗美容、旅游等消费性领域,都是传统银行、持牌金融机构、互联网电商平台、互联网分期平台等正在争夺的场景重地。
若以场景论,消费金融大致有两种业务模式:一种是有真实场景的消费分期,除传统银行信用卡外,典型如融合电商场景的京东白条、蚂蚁花呗;另一种就是现金贷。这种以小额、高息、无场景为特征的短期信用借贷业务,是今年市场上一夜暴富故事的主角。
在这轮消费金融大潮中,市场参与者几乎都尝到甜头。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蚂蚁花呗营业收入为14亿元,较上年末增幅高达1050.5%,净利润为10.2亿元。
在23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九成在上半年实现盈利。其中,招联消费金融表现最为强劲,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41亿元,同比增长982%。马上金融、苏宁消费金融等在上半年扭亏为盈,分别实现净利润1.3亿元、1.47亿元。
银行也早已盯上了风口,加大资金投放力度。截至2017年7月末,招商银行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约200亿元。线上消费贷款产品“闪电贷”累计投放突破300亿元。
在庞大的市场和利益驱动下,参与者远远不止上述主体。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看来,“这个市场现在越来越像一个生态系统,在资金、资产端、信息数据、科技等领域都有不同的公司有所专攻。”
据相关机构的不完全统计,约有2000多家持牌和非持牌机构活跃在消费金融领域,而且吸引了不少业界专家的加入。据记者了解,至少有百位Capital One(美国第一资本投资国际集团)精英在这两年相继回国进入这一领域。Capital One曾是全球消费金融的明星。
甚至连国内传统金融机构人士也开始感兴趣。“过去,银行要派遣员工去旗下消费金融公司,但凡有点级别的都不肯来。而现在,级别低的根本都轮不到,很多级别较高的都争着要来。这个分水岭,就是今年6月。”某银行系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人士坦言。
这是消费金融的黄金时代。随着消费在经济增长驱动中发挥更大作用,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观念转变和新技术赋能等因素已经催生出一个惊人的市场。
来自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我国当前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估计接近6万亿元。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我国消费信贷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