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行业加速“正本清源” 八大业务试点本周启动
在资产规模突破20万亿元之后,信托业正迎来一场意在“正本清源”的业务体系建设。记者从相关业内人士获悉,从本月21日起至今年底,包括外贸信托、安信信托、平安信托和百瑞信托等在内的10家信托公司将首批开展债权信托、股权信托、标品信托等“八大业务”分类试点。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新的分类监管框架,让投资者清晰产品本质的同时,更有利于风险监管。
“上周银监会已召集我们10家信托公司开会,对即将开展的‘八大业务’分类试点做出监管部署。当天被召集的还有相应属地的10地银监局。”一位中部信托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他透露,目前的安排是,4月20日之前细化试点方案,4月21日到4月30日启动试点工作,5月到今年底持续开展试点工作,原则是边试点,边总结完善。
所谓“八大业务”分类,即去年12月在信托业年会上被提出,根据资金投向分为债权信托、股权信托、标品信托、同业信托、财产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公益信托及事务信托。新的分类方式一经提出,就受到业内高度关注。而银监会信托部相关人士也已将其定调为2017年的重要工作,要求10家试点公司做好八项业务分类的试点工作,要求10地银监局做好八项业务分类的督促和指导工作。
据了解,此次信托业务在第一个环节是按照信托目的划分,是公益(慈善)信托或其他;第二个环节是按照法律结构划分,是资产证券化或其他;第三个环节是按照信托财产类型划分,是财产权信托或其他;第四个环节是按照是否投向标准化金融资产划分,是标品信托或其他;第五个环节是按照信托资金投向划分,是债权信托(主动管理)、股权信托(主动管理)、同业信托(主动管理或被动管理)还是事务信托(被动管理)。
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员陶斐斐博士表示,对信托公司来说,一方面是原有业务的升级;另一方面是创新业务的拓展。今后,在监管导向下信托业务结构将日渐清晰。
“对信托行业创新转型来说,首先,它鼓励了信托回归本源,促使行业在财产权信托、慈善信托、家族信托等本源业务上加强布局。第二,支持信托公司探索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在资产证券化、标品信托等方面开拓新的市场。第三,对原有业务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从而有利于控制行业风险和项目风险,降低不良。第四,业务边界的清晰界定有利于控制企业经营成本,形成信托相比其他金融子行业的比较优势,提升信托公司盈利能力。”陶斐斐说。
截至2016年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已经达到20.22万亿,在业务转型发展压力增大的同时,行业内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推行八大业务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