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中核与阿海珐签合作协议:打开新产业机遇

    2月22日,中核集团与阿海珐集团官网同时发布声明称,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法国总理卡泽纳夫的见证下,中核董事长王寿君与新阿海珐首席执行官顾菲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产业和商业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核集团与新阿海珐进一步深化在核燃料循环全产业链的全面合作。

    中核与阿海珐合作协议
    中核与阿海珐合作协议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5年11月,双方签署了《关于资产和产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其中将探讨小部分参股重组阿海珐的可能性。而本月初有外媒报道称,中核将不参加阿海珐重组。不过,在22日的声明中,中核集团只字未提对此次重组事宜的表态。

    在此次双方声明中,阿海珐在最后一段单独表示,新阿海珐的资本对中核投资保持开放不变,条件框架需与另外两个投资者已经签署的协议保持一致。

    中核集团已退出重组?

    2010年前,阿海珐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反应堆制造商。然而,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令全球核电市场受挫。到了2014年,阿海珐净亏损激增至48亿欧元,而从2015年开始,在法国政府的主导下,阿海珐开始进行拆分重组。

    去年6月,阿海珐集团(ArevaSA)提出了重组方案,将大部分反应堆业务(ArevaNP)的股权卖给法国电力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法国电力或EDF),阿海珐仅保留其中在建的芬兰核电项目Olkiluoto3号机组(OL3)的相关业务,此外还重新建立一个致力于核燃料循环的公司——新阿海珐(NewCo),并开始引入外部投资者。

    在今年2月初,包括《欧洲时报》等外媒报道称,中核集团将不参加,中方不接受法国政府提出的条件,首要冲突来源是法国政府不允许中方进入阿海珐集团的董事会。另外,法国政府在企业管理方面,也对投资方提出苛刻要求。

    记者注意到,此次双方声明中,与中核集团不同的是,阿海珐在最后一段单独表示,新阿海珐的资本对中核投资保持开放不变,条件框架需与另外两个投资者已经签署的协议保持一致。

    事实上,从目前具体增资来看,阿海珐集团将获得法国政府20亿欧元增资;新阿海珐将获得30亿欧元增资,其中25亿欧元来自法国政府,成为新阿海珐的最大股东,阿海珐集团则在新阿海珐失去控股权。另外,日本核燃料公司(JNFL)和三菱重工(MHI)将各出资2.5亿欧元,各获得5%股权。

    上述增资计划已在阿海珐集团近日召开的股东大会获批,不过阿海珐表示,与两家日企的协议将在法国电力公司收购阿海珐反应堆业务后最终确定。

    一位核电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核集团或已退出,但从阿海珐的表态来看,虽然已引入两家日本企业,但对中核集团的投资并没有因此“关门”,还是有机会。对此,记者致电中核集团,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一切以官网声明为准。”

    协议打开新的产业机遇

    有业内人士称,阿海珐虽然表示仍然欢迎投资,但是有条件的,即要参照两个日企的投资协议,这意味着花费巨额投资却只有较低的参股比例,甚至进不了董事会。从商业角度而言,这是笔并不是很划算的买卖。

    前述核电业内人士表示,法方对本国核工业采取保护性限制门槛也无可厚非,从法方来看,共同引入多个参与者一方面要保持自己的控股地位;另一方面也是基于与多国保持合作关系的考虑。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不仅仅是两个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后处理是中核的业务领域,阿海珐在核燃料和核废料方面具备优势,也符合两国核工业领域的共同利益,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能源局在2017年《能源指导工作意见》中,提出要“统筹协调做好我国参与法国阿海珐重组工作”。

    此前召开的“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宣贯会上,官方阐述后处理产能的“三步走”计划中提到,要实现每年800吨的工业规模后处理能力。这个800吨级后处理厂由中核集团负责建设,法国阿海珐集团承担总体技术责任,号称总投资超千亿元。

    阿海珐集团表示,此次协议的签署是阿海珐与中核集团长期坚实合作的成果,它覆盖了核燃料循环全产业链业务。协议同时支持双方公司正在进行的产业谈判(尤其是中国商用后处理-再循环厂项目),同时为双方打开了新的产业和商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