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沪指3000点前缩量震荡 短期难现规模性行情(2)

    短期难有规模性和持续性行情

    我们近期分析,尽管4月份以来市场看多情绪炽热,但A股行情仍不具备持续上行的条件。主要因素在于估值水平太高对场外资金没有吸引力、缺乏增量资金、投资者情绪仍处于去年下半年以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状态。

    4月份以来市场看多情绪逐渐增强,主要是因为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好于预期,在此背景下,“U形复苏”、“W形复苏”等舆论大热。但我们认为,与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好于预期相对应的,是信贷数据平历史最高水平、社会融资总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因此,一季度经济数据好于预期是“货币激素”的作用,不具有可持续性。

    更主要的是,3月份2.3%的CPI是在调整了计算权重之后才勉强与1-2月份持平。若按原先权重计算或会接近3%的警戒线,这意味着在“货币激素”作用下,通胀增速比经济增速跑得更快。结合一季度13.4%的M2增速已经高于年度预算目标,显示降准降息等宽松举措已经基本无望。

    由于稳经济需求下的货币持续超额释放,叠加“弃实从虚”和资产荒的投资环境,资本逐利的天性必然会导致资产价格的泡沫化,从而使当前形成了“摁下葫芦起了瓢”的资产价格动荡局势。在去年下半年股市去杠杆、今年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之后,今年以来先是债市杠杆被撑到极致,再是以钢材、铁矿石为主的黑色金属期货价格,以大豆、玉米等为主的农产品期货价格被脱离基本面爆炒。

    这些相关市场暴热时,对股市带来分流资金的负面影响,价格泡沫破灭时又对股市带来情绪恐慌的负面影响。同时,期货价格暴涨带动现货价格的上涨又进一步加大了通胀的潜在压力,从而令进退维谷的货币政策在去杠杆、遏制泡沫、防通胀的综合诉求下不得不转向谨慎。

    众所周知,目前A股的整体高估值主要是受去年以来宽松的货币环境支撑,而非基本面因素。因此,行情波动对货币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通胀比经济跑得更快”的比对关系,短期造就了资源股和周期股在涨价因素刺激下的脉冲性反弹,中期来看,则加大了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市场调整压力。

    年初以来我们反复分析提示,2016年A股市场的核心基调是构筑新生态:一是对旧生态的反复洗牌,二是建立制度体系的新生态。目前市场正热议A股纳入MSCI指数,但我们认为,A股纳入MSCI的前提是首先要恢复期指的对冲功能。没有能覆盖风险的对冲工具,国际投资者难以进行基本配置。此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和“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已经被列入今年的立法重点,这两项制度均为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市场基础性制度建立的过程则是市场构建新生态环境的过程,这是一个来日方长的过程。

    因此,在此重申我们的基本看法:构建市场新生态时期的A股不具备趋势性机会,或将呈现出震荡幅度和交易量皆收敛的基本格局。2至4月份的这轮春季弱反弹较去年下半年的行情已经表现出了量价皆收敛的特征。我们判断,春季反弹结束后的A股交易量还会继续收敛。

    我们预期,短期内A股在3000点附近仍将会纠结和焦灼一段时间,但这种纠结和焦灼会不断消耗市场的有生能量,交易量的收敛意味着行情活力的逐渐收敛。目前已是4月下旬,年报与季报的披露均已进入尾声期。在交易策略上,应继续注意行情的几个规律性特征:一是对年报送转题材的炒作将趋于周期性降温;二是强周期板块在行业弱景气中的反弹历来是以脉冲形式来完成的;三是如果交易量不能显著增加,则市场难有规模性和持续性行情。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