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借壳重组热情不减 交易金额巨大

    政策又将鼓励企业资产重组。

    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持续亏损3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反映了政策层面通过资本运作消化过剩产能的需求和痛点,川财证券预计A股市场的重大重组将大大增加。

    借壳重组热情不减
    借壳重组热情不减

    同时,A股市场的注册制改革正在全面加速推进,但由于注册制推行还需要2年的缓冲期,意味着在2016年壳资源仍然具备一定价值。

    交易金额巨大

    今年借壳上市的重组不断发生。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A股市场共计发生了79起借壳上市事件,交易总价值高达5505亿元。被借壳的公司也在二级市场上受到投资者追捧。临近年末,*ST上市公司保壳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倒逼这些上市公司加快重组步伐。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A股市场就发生了以借壳为目的的重大资产重组79起,其中已经完成的就高达29起,另有13起失败,1起停止实施,其余的则仍处于董事会预案阶段或正等待证监会审核。在9起借壳中,交易总价值在100亿元以上的就有11起,借壳的对象分别为金丰投资、七喜控股、宏达新材、海岛建设、*ST仪化、美罗药业、艾迪西、世纪游轮、*ST金路、大橡塑和蓝星新材。

    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共有近50家*ST公司,目前共有20多家正式启动或有意通过重组等方式保壳,数量接近A股*ST公司数量的一半,而剩余部分虽未采取重组、收购,但多数已通过各种手段扭亏。

    而在国际市场中,目前已有多只中概股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回归A股的步伐,今年至今已有30多家中概股收到私有化邀约,在先行者估值大幅提升的标杆作用下,这一数量有望继续增加,借壳仍然是不少中概股回归A股最快捷有效的通道。

    超越大盘

    从整体看,借壳重组板块在股市表现一直超越大盘的涨幅。2015年1月至6月,沪深300指数涨幅约1.5倍,但借壳重组板块同期涨幅约2.8倍。2015年至目前,沪深300指数涨幅约10%,借壳重组板块的涨幅已达1倍左右。

    从个股看,公告重组复牌后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在第一次复牌后(公布重大重组公告)的首月平均涨幅和证监会审核通过后月内平均涨幅均超过沪深300指数的最高单月涨幅。复牌后公告重组失败或终止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影响不显著。因此,如何选择借壳重组的公司获得超额收益,是当前市场较为关注的投资策略。

    如何介入

    对于标的的选择,私募基金普遍认为,那些市值较小、基本面一般,主业没有机会,而公司大股东有重组经历的公司,重组意愿更为强烈。

    财富证券认为,从市场已往的借壳上市案例看,“壳资源”本身经营难以为继,想早早脱身,一走了之的情况很多,但从主动“买壳”的角度讲,交易成本乃是首要的因素。从收购成本上看,市值规模(含股价、股本规模)为最重要的因素。

    另外,股权结构单一且大股东持股比例较小的上市公司有利于新股东对其集中收购而降低收购成本;从新股东借壳上市后的经营看,“壳资源”是否“干净”、是否还要考虑债务转嫁成本等也是重要的因素。

    除此之外,“壳资源”的商誉、诚信记录也很重要。

    具体来说,比较理想的“壳”公司有3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是小市值,市值在50亿元左右,便于重组方以较小的代价介入,股本小股价高且债务负担小的为优先借壳标的;其次,公司主营业务失去市场竞争力或面临淘汰;第三,上市公司长期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上市平台基本失去融资功能。

    根据以上标准,川财证券建议,可以从两条主线寻找投资标的。

    一是小市值,且大股东为国有企业集团,有重组需求的上市公司。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公开增发时,最近3年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得低于6%。所以连续3年小于6%即可认为丧失在A股市场上的融资能力。同时,国有企业改革要求提高流动性、改善盈利能力,对这些上市公司产生倒逼。二是*ST板块的上市公司。*ST上市公司因为面临退市的硬性要求,2016年保壳需求更加迫切。

    不过,从长远来看,随着注册制的到来,壳资源的价值终将下降。信达证券认为,从对一级市场的影响来看,注册制的实施将降低通过股权进行直接融资的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与此同时,优质的资源直接入市速度会加快,通过并购、股权置换、借壳上市等情况将逐步减少。

    12下一页